烧伤病人麻醉管理

来源: 时间:2016-09-22

烧伤病人麻醉管理

一、快速判断烧伤的严重程度

1、浅度烧伤

创面在伤后21天内自行愈合的烧伤,包括Ⅰ度烧伤和浅Ⅱ度和部分较浅的深Ⅱ度烧伤。

2、深度烧伤

创面自行愈合需要21天以上的烧伤。包括较深或伴感染的深Ⅱ度烧伤、Ⅲ度烧伤和Ⅳ度烧伤,通常需要手术治疗。深Ⅱ度烧伤表皮发白或棕黄,去除坏死皮后,创面微湿或红白相间,感觉迟钝,可见粟粒大小的红色小点,一般需3~4周愈合,Ⅲ度烧伤局部表现可为苍白、黄褐色、焦黄,严重者呈焦灼状或炭化,皮肤失去弹性,触之硬入皮革,干燥无渗液,感觉差,需要手术植皮治疗,愈合后有瘢痕。

3、中度烧伤

成人烧伤面积在11%~30%之间(小儿5%~15%)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%以下(小儿5%以下),并且无吸入性损伤或者严重并发症的烧伤。

4、重度烧伤

成人烧伤面积在31%~50%之间(小儿16%~25%之间)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%~20%之间(小儿10%以下),或成人烧伤面积不足31%(小儿不足16%),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:①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;②复合伤(严重创伤、冲击伤、放射伤、化学中毒等);③中、重度吸入性损伤;④婴儿头面部烧伤超过15%。

二、尽早建立可靠气道通路

烧伤后,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肺泡上皮细胞肿胀,肺、气管内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,使肺血管外液量增多,肺泡腔内有絮状物质,导致气体交换障碍,发生低氧血症。同时,机体体液内分泌因子网络失衡、炎症反应失控、加之吸入烟雾干热,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。

同时随着病情演变,组织水肿不断加重,有研究表明,在烧伤前12h内为危险期,在颈部、 口腔等处会出现大量渗出和水肿现象,在治疗的48h内水肿现象则会消退。因此早期建立可靠的气道通路至关重要,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最可靠的气道通路。

危重患者或者困难气道者推荐清醒纤支镜插管,插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:

1、做好气道表明麻醉,减少患者不适感,可结合实际情况适量应用镇静药物;

2、在镜干外涂润滑油,减少镜干与气管导管间的磨擦,减轻导管对气管局部黏膜摩擦造成的损伤,有利气管导管插入气道;

3、最后术中维持气道时要勤吸引气道分泌物,维持氧供需平衡。

三、想办法解决生命体征检测

因为烧伤患者病情特殊,有时候会给我们的监护装置的安装带来一定的困难:

1、心电图无法安装普通电极时,可选用皮针电极代替;

2、血氧指套导线要避开手术区域,实在无法安装时,只能靠观察口唇颜色代替;

3、无创血压无法监测时可选用有创动脉动态监测

4、定时做动脉血气分析,对离子内环境做到了然于心

5、中心静脉置管,术中补液以及检查中心动脉压

四、注意及时补液,维持内环境稳定

烧伤患者的补液,术中补液可以尿量作为参考标准。

烧伤24~48小时,主要是渗出引起低血容量,术中继续术前的补液方案,并补充因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和术中失液、失血。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,使组织有足够的血流灌注,保持术中尿量大于0.5ml/(h·kg)~1 ml/(h·kg),烧伤患者尿量监测较一般患者更为重要,一般情况下,尿量>0.5ml/(h·kg)则表示组织的血流灌注满意,若应用了影响周围血管阻力的药物,则应保持尿量每小时>1 ml/(h·kg)。

要及时行动脉血气检查,防止离子紊乱的发生,同时关注中心静脉压,防止心衰的发生。

五、防止心脏、肾脏、肝脏并发症的发生

烧伤后体液丢失、全身循环血量减少,重要器官因为缺血缺氧而出现功能障碍,从而出现心律失常、肾脏功能衰竭、肝脏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。

所以术中一定要关注血液灌注以及氧供需平衡。

六、关注术中患者体温

术中大量输注液体以及烧伤部位裸露面积大导致体温丢失严重,术中要注意保温,一旦病人体温低于35℃就应采取措施提高温度,具体措施有热辐射灯、电热毯或加热静脉输液等。此外,体温升高时静脉血管容量增加,因此需加快静脉输液的速度。提高体温通常可使代谢酸中毒的得到缓解。寒战病人氧耗量增加,应注意充分供氧。

七、注意肌松药作用时间缩短

烧伤患者,对于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敏感性下降,使得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时间延长,作用时间延长,尤其是烧伤面积达到30%以上的患者,这种耐药性变现的会更加明显,所以我们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耐药性的因素,适当加大用药量。

八、重视术后的镇痛管理

烧伤患者不同于一般患者,术后疼痛是一个大问题,很多患者由于疼痛而不敢咳嗽,导致肺不张,加重肺部症状,同时患者还要术后反复换药等,容易造成痛觉过敏,所以烧伤患者推荐术后加用静脉自控镇痛泵,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镇痛。